编辑推荐
适读人群 :对元宇宙、教育领域、前沿科技感兴趣的学者以及普通读者
1.《元宇宙教育》借元宇宙之势,以科幻之形,希望打开两个空间。
(1)为元宇宙和教育的结合打开想象力空间:元宇宙科技是必然趋势,与教育的结合不是只有虚拟课堂,而有更广阔的空间
(2)为教育发展打开理念空间:教育理念/机制/话题已经有些固化和内卷,借元宇宙势能,抛出很多砖头,希望引发教育生态的新变化
2.底层观点,非直接表达。
(1)教育视角:国际竞合与社会发展都需要高质量的教育,依靠人口/时间/扩招等获得的低垂果实越来越少,情怀推动力太不稳定,数字化是重大的教育战略,但不能只体现为内容和形式,更要体现在对教育规律和治理的理性建设与数字化表达。但“数字化”无法承载教育理念与社会价值,需要具有强烈社会特征的概念作为引领。“元宇宙”在多个维度上具有超越特征,虽然不完全贴合教育,但短期内也很难找出一个更适合且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概念。(对应书中采用了多重表达)
(2)元宇宙视角:元宇宙是数字科技概念的集大成者,具有强大的融合力,要由虚向实。游戏娱乐、数字资产等足以支撑长期存,但很难成为社会价值主流,还需要更强大的价值载体,比如商贸、社交、文化等。因为缺资金、保守、敏感等,“教育”并不是最佳的价值载体,但因为具有正向普世价值、民生、长效、全覆盖等特征,是不可忽视的价值载体。以元宇宙理念推动教育生态数字化变革,恰遇其势,恰逢其时,相互需要,相互赋能,或许会演化出更多有趣的故事。
3.《元宇宙教育》这本书主要观点,集中在教育方面。
(1)教育理念:教育的价值面对未来,尊重客观现实是基础,但不能只在现实中零和博弈,需要用想象力开拓发展,才会正向发展。(书的形式体现,非常多观点呼应)
(2)教育规律:理解和表达教育规律不能靠模糊的比喻,更不能陷入二元感受,假设模型,证据优化,建立共识,深度运用。(书中抛出了很多算法模型的名称,重点第三章)
(3)教育生态:教育极为复杂,多重力量持续博弈,任何力量都无法单独推动。教育工作者并不是掌握全部的真理。常规的教育研究,很少提生态概念,重视学校,忽视社会力量。(书中多处体现生态博弈的思想,重点是第四章)
(4)教育治理:教育治理的先导价值观可以不同,但都需要进行生态级治理,都需要与社会打通,充分运用系统化机制和高效能的工具,充分借力发展,持续向外赋能。(书中多处提及社会化机制和新工具运用,亦包括觅渡本身的设定)
4.《元宇宙教育》这本书对读者或者教育者讲会有一个怎样的收获?
(1)拓展视野:对家长/科技工作者/教育企业员工等非专业读者而言,本书内容涉及面非常多宽,融合的知识与理念也非常多,阅读轻松,可以拓宽并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和感知。
(2)收获启发:对于教师/学校管理者/教育创业者/教育研究者/教育主管部门等专业读者而言,本书内容和附件可以激活思考,触及认知盲区,部分新观点可能会带来启发,对教学创新/创业定位/教育管理/政策制定等工作或有帮助。
1. 在元宇宙大热、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的当下,新兴概念如何有机结合,从而更好服务人类生活助力实现人类美好愿景,值得我们期待。
2. 本书围绕元宇宙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,碳中和的发展痛点和终极形态,技术演变背后的逻辑,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发展的趋势等。
3. 本书将碳中和与元宇宙相结合,元宇宙全方位赋能碳中和,碳中和关键性支撑元宇宙,探索两者双向赋能,政策与实践意义突出。
4. 本书用科学语言对元宇宙和碳中和等概念准确解释,既带给我们哲学思辨的深度思考,也带给我们技术跨界的融合创新,更有可能带给我们对未来产业风口的想象空间。
5. 未来几十年最清晰的两大文明发展趋势,一个是以碳中和为核心的环境文明。另一个是以元宇宙为代表的信息文明。本书以独特视角为读者详解,两大文明的发展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社会。
6. 《元宇宙教育》本书融合元宇宙与碳中和两大热门趋势,见解独到探索了两者协同赋能的前景,内容扎实充盈,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细致解读,激发读者对未来场景与应用的思考及想象。
内容简介
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,”教育”被认为是元宇宙的核心应用场景之一,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。不久前,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,一个名叫“觅渡”的人工智能,带着特殊的任务,从2070年穿越回到今天。觅渡是专门服务于全球教育的量子超算平台,他向我们讲述了“元宇宙教育”在未来50年发展的完整图景。交流内容非常丰富,涉及超过200个问题,经过整理就成了《元宇宙教育》这本书。元宇宙科技推动社会快速进步,教育生态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革,同时也遇到了很多艰巨的挑战。
《元宇宙教育》这本书还特别附赠一本科幻小说《和觅渡的第一次接触》,讲述了人类和觅渡的因缘故事;同时也特别附赠一幅历史长图《教育-左右五千年》,呈现出全球教育发展的文明脉络。
元宇宙,人人皆可想象;教育,人人都是专家。
作者简介
李骏翼
跨界教育研究专家,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特约研究员,清华美院社会美学研究所学术委员。已出版专著《家庭教育心法》。
杨丹
北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,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,元宇宙教育实验室主任,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,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理事,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,互联网教育商会副会长、秘书长,海淀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,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MBA校外导师。
徐远重
大三生集团董事长,正和磁系创始合伙人,原正和岛副总裁;中国青年企业家俱乐部联合发起人,全球人工智能区块链30人论坛发起人,跨界社群链接创造者。著有《不一样的逍遥游》《三链万物》等。